南阳车市

城市分站: 郑州 安阳 鹤壁 济源 焦作 开封 洛阳 漯河 南阳 平顶山 濮阳 三门峡 商丘 新乡 信阳 许昌 周口 驻马店

加微信河南汽车在线微信二维码 加微博 经销商登录
南阳车市 > 资讯中心 > 资讯 > 综合报道 > 无人驾驶将面临更多法律风险

无人驾驶将面临更多法律风险

来源:中国汽车报 编辑:王水仙 时间:2015-04-25 09:18:37

河南汽车在线近日,百度CEO李彦宏、微软前任CEO比尔·盖茨和特斯拉CEO埃隆·马斯克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展开了一场关于无人驾驶的讨论。此前,沃尔沃一项名为“Drive Me”的无人驾驶项目在北京西六环的公路上进行了实测。

    尽管无人驾驶渐行渐近,其面临的技术、法律、基础设施等诸多障碍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扫清。技术突破之后,法律问题成为“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的最大挑战”。无人驾驶汽车存在哪些法律风险?对无人驾驶进行立法规制,难点在哪,如何突破?

    上路法律风险无需过多担忧

    当前,无人驾驶汽车在我国立法上是一个空白点。汽车属于机动车的一种类型,而机动车要求人来驾驶。无人驾驶汽车一旦上路,将存在法律方面的争议。

    无人驾驶汽车不可能完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,特别是道路上还有传统汽车的存在。发生交通事故,是由汽车制造商还是无人驾驶系统软件商亦或车上乘客承担责任?与此相关,遭遇事故后的汽车保险与赔偿如何适用法律,也要打上大大的问号。“法律要考虑具体情境,对任何一方过于严厉,就可能打消其开发或购买无人驾驶汽车的积极性。”北京交通大学教授、交通运输法研究所所长张长青表示。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切换到有人驾驶,车上的乘客需不需要有驾驶证?喝了酒的人“开”无人驾驶汽车,算不算“酒驾”?这些界限很模糊。不止于此,张长青提出,无人驾驶很大程度上依赖系统数据采集,这些数据所有权属于谁?且汽车制造商、系统供应商是否有可能不当存储甚至使用无人驾驶汽车用户的数据,侵犯用户个人隐私?

    东南大学副教授、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认为,这并非要考虑的重点。他认为,在未来,一方面商业保险的创新可以消除大量的担忧;另一方面,技术层面会寻求出路,如无人驾驶汽车使用车队的理念,可以解决管理主体、责任主体的问题。“未来还可能有专属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轨道交通,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使用安全问题,不需要有过多的担忧。”顾大松说。

    无人驾驶汽车在法律上的最大挑战是什么?“无人驾驶汽车主要的法律问题在于能否获得生产许可。”顾大松告诉记者。

    生产许可障碍更应受关注

    “根据交通安全法要求,工信部主要依据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核准。”顾大松说,“无人驾驶汽车生产的主要标准在于安全。汽车发展历程中,对汽车智能化的研究大都围绕安全问题入手。”

    目前并无统一的测试与评估标准来证实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,张长青表示,理论上较成熟的无人驾驶汽车,实践中还面临各种问题。他强调:“没有标准法,凭空立法不现实。”

   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秘书长关积珍认为,无人驾驶汽车最起码要具备一个产品形态,面向用户提供才会有相应标准,无人驾驶汽车还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,距离产业化有很长的一段距离。

    因此,对无人驾驶进行法律许可与上路规范,需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先行,这里有一个“鸡生蛋、蛋生鸡”的逻辑问题,安全技术标准的出台需要产品准入推进。“以交通安全改善为导向,鼓励、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实际路况测试非常必要。”顾大松表示。

    破法律障碍需各方合作

    谈到我国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规范,重庆交通大学教授王健认为,目前国内还没有这个环境。无人驾驶汽车要真正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还有待时日。

    在美国,少数州已通过立法,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。欧洲一些城市也在对无人驾驶客车做示范运营。尽管有专项研究,标准设立也在推进,但涉及民事损害、个人隐私等问题,国外亦没有明确规定。而国内在国家层面还没有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专项研究。

    我国交通安全形势严峻,交通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触目惊心,从大力推动交通安全目的出发,开发推广无人驾驶汽车的意义不言而喻。“当务之急要先突破无人驾驶汽车的标准法和生产许可问题。关键在于国家主管部门与生产企业的合作推进,如科技部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科研项目的扶持,交通主管部门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路面的长期测试,企业、产业机构共同推动标准的制定等。”顾大松说。

    至于上路后的法律规范,是否需要一部全面的无人驾驶立法?张长青认为,除一些例外情况,可以在已有的侵权法、合同法和保险法框架范围内体现,没必要再创设一部新的法律,对现有的法律体系造成损害。

本文网址:http://nanyang.autohenan.com/news/1504/507905.html

相关阅读

关注河南汽车在线官微

购车咨询热线:0371-86122366
周一至周五 (9:00 - 18:00) 法定假日除外





本站推荐更多>>